从中医五运六气,分析此次病毒疫情还要持续多久可以控制住!

发布日期:2020-03-09 21:08:25 浏览次数:0

中医,是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。有人说,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五运六气。

五运六气是阐述自然、生命、疾病时空规律的中医经典理论,在历代防治疫病的斗争中,功纪卓著。

基于五运六气的中医疫病分析以判断病机、确立辨治思路为原则。其预测方法是通过理论推导,做出自然应时之气、非时之气盛衰及其对人体脏腑之气影响的相应推断,形成有关疫病流行趋势、证候特点、防治原则的推论,进而求证于实际气候、物候、脉象、症状表现及辨证论治的符合情况以修正完善,最终采取趋利避害、纠偏补虚的有效方法,降低疫病发生与流行。

对疫病的发生、流行,强调:自然环境的非时之气乖戾或应时之气暴烈是疫病发生的重要外因,人体内在脏腑之气的不充沛、不均衡是疫病发生的关键内因,社会环境的稳定是疫病发生与传播的控制因素。

民国时期疫病专著《时疫温病气运徵验论》提出:内火过旺者易受时令外邪侵害。岁气流火外因虽难避免,内因“人积温病深浅”却可自控。故五运六气防控疫病的原则为:了解岁气外因以利祛邪,消除人体内因以利固本。

一、什么是五运六气

五运六气为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,在中医领域的运用中,扩展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,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有启奥升堂之功。

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。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,乙庚配为金运,丙辛配为水运,丁壬配为木运,戊癸配为火运,统称五运,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,子午配为少阴君火,寅申配为少阳相火,丑未配为太阴湿土,卯酉配为阳明燥金,辰戌配为太阳寒水,叫做六气,从年干推算五运,从年支推算六气,并从运与气之间,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,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。这就是五运六气。

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。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,乙庚配为金运,丙辛配为水运,丁壬配为木运,戊癸配为火运,统称五运。前干属阳,后干属阴,如年干逢甲,便是阳土运年,年干逢己,便是阴土运年,阳年主太过,阴年主不及,依法推算,便知本年属某运。

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,子午配为少阴君火,寅申配为少阳相火,丑未配为太阴湿土,卯酉配为阳明燥金,辰戌配为太阳寒水,叫做六气。按风木、君火、相火、湿土、燥金、寒水顺序,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,是谓主气。又按风木、君火、湿土、相火、燥金、寒水的顺序,分为司天、在泉、左右四间气六步,是谓客气。

主气分主一年四季,年年不变,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。如年支逢辰逢戌,总为寒水司天,湿土在泉;逢卯逢酉,总为燥金司天,君火在泉。司天管上半年,在泉管下半年,依此类推。从年干推算五运,从年支推算六气,并从运与气之间,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,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。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。

二、庚子年五运六气概述

庚子年,天干为庚金,庚为第七个天干,奇数为阳,庚为阳,乙庚合化金,所以,此年的大运(也叫中运)为金运太过年(若为乙年,则为金运不及年),《黄帝内经》上称这种年份为坚成之纪,主收引,金气太过的年份气候有什么特点呢?就是全年气候都处于浓浓的秋意之中,秋高气爽,干燥凉快。

为什么乙庚合化金呢?这是古圣仰观天象得来的。他们发现天空中黅黄之气出现在甲和己连线的方向上,黄色属土,所以,他们就认为甲己合化而生土运。同样的方法,他们观察到苍天木气下临丁壬之方,故识丁壬合化而生木运;丹天火气下临戊癸之方,故识戊癸合化而生火运;玄天水气下临丙辛之方,故识丙辛合化而生水运;素天金气下临乙庚之方,故识乙庚合化而生金运。苍为青,丹为赤,黅为黄,素为白,玄为黑,天气天干合化就是这么来的。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属阳干,为五阳年,主五太太过之运;乙、丁、己、辛、癸属阴干,为五阴年,主五少不及之运。

天干起运,地支起气。地支为子,子午之年为少阴君火司天,也就是说,天干为运为金,地支为气为火,火克金,气克运,这叫天刑,为不相得之岁。本来天干的中运是金运太过,金显得太旺,有火来克金,正好使得金气就不那么旺了,气候也就没那么凉,《黄帝内经》里叫审平之纪。司天之气为三之气为少阴君火,气是按照一阴(厥阴)、二阴(少阴)、三阴(太阴)、一阳(少阳)、二阳(阳明)、三阳(太阳)的顺序运行,所以,在泉之气为六之气就是阳明燥金,也是全年的终之气。在泉之气为金,与中运金运在五行上相同,而且庚子是阳年,所以,这是同天符之年,如果是阴年,则为同岁会之年,比如辛丑年。庚子年属于同天符,天符为执法,跟城管似的,既然金气这么旺,那就没收一些金气,所以,金气就不那么旺了,变成了平气之年。但是,毕竟这一年带了天刑,偶尔还是会有剧烈的变化,出现大灾大难。气克运,气盛运衰,我们看气候就以气为主,运次之。

司天之气少阴君火,少阴有本标之化,本热而标阴,寒热得中,则其气和,而无热淫之胜。所以,上半年气候还算平和,不会很热,人会觉得比较舒适。

在泉之气阳明燥金,阳明不从标本,而以中气为化,燥湿相半,则其化平,是岁平金而无胜复,不取化源,惟资岁胜,折其郁气,无使暴过而生其病,岁宜以咸寒调其上,以酸温安其下,以辛温调其中,食白丹之谷,以全真气,食间气之谷,以辟虚邪,运同地气,化宜多用温热,司气以凉,用凉远凉,此其道也。所以,下半年气候一半燥一半湿,基本上也算扯平了,不会太燥,只是金燥之气被克得太厉害郁久之后会暴发,要预防金郁之气暴发而生病。

用咸味寒性的食药来克司天之少阴君火,咸寒属水,水克火;用酸味温性的食药来克在泉的阳明燥金,金性辛凉,酸温与之相反,可以克制郁发的金气;用辛味温性的食药来和中。吃白色和红色的谷物,可以保全真气,因为白色属金,红色属火,分别可以弥补在泉阳明燥金之气和司天少阴君火之气。按司天在泉的左右间气分别吃对应的谷物,可以防虚邪之气的侵袭。中运为金运太过,在泉之气为阳明燥金,两者都是金,金之象是寒凉的,所以用温热的食药来化它。司天之气是少阴君火,所以用凉的食药来克制火热,用凉的食药要避开凉爽的秋季,这是顺应自然之道。

金郁之发,天洁地明,风清气切,大凉乃举,草树浮烟,燥气以行,霿雾数起,杀气来至,草木苍乾,金乃有声。故民病咳逆,心胁满引少腹,善暴痛,不可反侧,嗌干,面尘,色恶。山泽焦枯,土凝霜卤,怫乃发也,其气五。夜零白露,林莽声凄,怫之兆也。

金被郁而发作起来,天气高爽,地气明净,金风是清明急切,秋凉就此而起,草木之间雾乳浮烟,燥气流行,浓雾时起,肃杀之气一到,使草木凋落,西风声厉。所以人们伤于秋燥,多患咳嗽气逆,心胁胀满连及小腹,时时剧烈疼痛,不可转侧翻身,咽喉干燥,面色很难看,好象满面灰尘。山泽干枯,地面凝霜,是其将发未发之现象。正当五气——秋分以后之时,夜降白露,早听草木之间风声凄切,是其将发之先兆。

三、新冠病毒疫情的五运六气分析

(本段内容作者:顾植山教授)

五运六气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精粹,也是当前中医药学“传承精华,守正创新”,“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”的核心内容。

我们曾在2019年分析预测己亥年末的运气条件容易产生疫情,但当时主要从己亥岁终之气的运气特点出发,注重于少阳相火病机,这对年前的季节性流感较为符合。但目前运气已进入庚子岁,新冠病毒(以下简称“新冠”)的症状特点也有所不同,需要从当前运气的多方面因素进行新的分析。

现试作分析如下:

2002-2003年发生的SARS,比较清晰地显示了五运六气对疫病的影响。SARS发生的五运六气病机主要是庚辰年的“刚柔失守”“三年化大疫”,注意到新冠与SARS的相似性,故也要从“三年化疫”去进行分析。

三年前是2017丁酉年,《黄帝内经·刺法论》:“丁酉失守其位,未得中司,即气不当位,下不与壬奉合者,亦名失守,非名合德,故柔不附刚,即地运不合,三年变疠,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。”

《黄帝内经·本病论》:“下丁酉未得迁正者,即地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者,见丁壬不合德也,即丁柔干失刚,亦木运小虚也,有小胜小复,后三年化疠,名曰木疠。”

回顾2017年,春天气温偏低,秋冬的燥热又比较突出(因我们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疫病预测预警课题已于2015年结束,故对2016年后的气象数据缺少具体数据分析,这里只能凭感觉回顾),从现在出现的新冠疫情反推,丁酉年的气候应该属于《内经》描述的“丁酉失守其位“了。

丁酉年是阳明燥金司天,那年秋冬季的气候是燥象较著,故其影响三年后的“伏邪”是伏燥,与SARS相似,乏力较著是伏燥伤肺的一大特征,报道的大部分病例倦怠乏力、干咳、少痰、咽干咽痛等主要症状都与伏燥相符。

对于三年化疫问题,过去我们主要关注了阳干年的刚柔失守,《黄帝内经》对阳干年刚柔失守的气象特点有具体的描述,例如庚年刚柔失守的“阳明犹尚治天”“火胜热化”“水复寒刑”等,容易把握;而对《黄帝内经》讲的阴干年的“地不奉天“”柔干失刚“等则缺少这类描述,不易把握,也未见到过实例,因而缺少了应有的重视。这次新冠的发生,开启了我们对五运六气这一部分理论的认知。

有一点颇耐人寻味:《黄帝内经》把庚辰年刚柔失守、三年后所化大疫称为“金疫”,病机也主要在肺;而讲丁酉失守其位,“后三年化疠,名曰木疠。”我们注意到一些新冠病人早期并没有肺部病灶,甚至有的病人没有明显发热和肺部炎性病灶,直接发展为呼吸窘迫,似乎契合了《黄帝内经》的论述。因此,把新冠一概称为“肺炎”似还值得商榷。我们认为,若能在早期进行正确的中医治疗,完全有可能把多数患者阻挡在”肺炎“之外。

对于目前疫情趋势的分析:

1、从产生伏气的三年前的运气失常比较,丁酉年的失常比2000庚辰年的刚柔失守明显要轻,故这次疫情的暴烈程度也不至于像SARS那样强。

2、我们原来对己亥年末疫情的判断,因未充分关注到丁酉伏燥的因素,也因为未能及时获得早期的疫情信息,故认为大寒交岁气后会很快缓解。现在有了伏燥的因素,庚子年的岁运又是“太商“,燥气太过,不利于伏燥的快速缓解,故疫情的消退就不会那么快了。

但毕竟大寒以来的岁气交接正常,庚子岁一之气的客气太阳寒水对疫情的缓解也较为有利,在政府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下,若能充分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,我们仍相信疫情在2月份会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并消退。

对于新冠的治疗:根据新冠的运气病机和证候特点,推荐方药如下:

1、萎蕤汤(朱肱《活人书》方:萎蕤、白薇、麻黄、羌活、杏仁、川芎、甘草、青木香、生石膏、葛根。方中青木香可不用,白薇量大时可能致吐,姜汁炒可避免。)《活人书》:“……冬温,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,则伏寒变为温病,宜萎蕤汤。”外寒内燥者尤为适用。

2017年冬-2018年初,针对当时燥寒病机的流感应用此方疗效卓绝,每能半剂至一剂药就退烧,近日用于流感和一些新冠疑似病例也彰显了此方的捷效。

2、牛膝木瓜汤(三因司天方:牛膝 木瓜 白芍药 杜仲 黄松节 菟丝子 枸杞子 天麻 生姜 大枣 甘草):针对庚年燥运太过的方,有扶木抗金之功,符合“木疫“的治疗思路。口干、便秘等燥象明显者尤其适用。

3、审平汤(三因司天方:天门冬 山茱萸 白芍药 远志 紫檀 白术 生姜 甘草。):2017年冬曾用此方治阳明失降引起的各种燥热症,疗效甚佳,最近临床试用退热效果亦好。

(李东垣《内外伤辨惑论》方:党参 白术 黄芪 半夏 甘草 羌活 独活 防风 白芍 陈皮 茯苓 柴胡 泽泻 黄连 生姜 大枣):己亥年的热用方,外湿内燥兼有火象者适用。看新冠患者的舌苔可知己岁虽去,土运的余气尚存。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可用此方,已在某些新冠疑似病例中试用效佳。

年前推荐的柴胡类方因少阳相火时段已过,使用机会渐少,但仍可酌情备选;它如正阳汤、敷和汤、麦冬汤、人参败毒散等也有较好的治效反映。

《素问·刺法论》对疫病有针刺治疗的介绍,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发掘和发扬了三阴三阳的古代针法,临床多有神效,并已在流感等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可喜效果,值得发掘推广,也可以在新冠中试用。

新冠患者都在40岁以上,对死亡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统计更在73岁以上,提示阳虚气弱者易受新冠病毒的攻击。太过寒凉的清热解毒类方药(包括西药的抗菌、抗病毒类药)应谨慎使用。

对新冠的治疗因目前缺乏有效的西药,应强调以中医药为主。但信息显示按有关指南的宣肺、清热、解毒等方法治疗禽流感、新冠等新发疾病的效果并不理想,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雪说:“凡大疫之年,多有难识之症,医者绝无把握,方药杂投,夭枉不少,要得其总决,当就三年中司天在泉,推气候之相乖者在何处,再合本年之司天在泉求之,以此用药,虽不中,不远矣。”《黄帝内经》强调“必先岁气“,五运六气理论凝聚了古人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丰富经验,值得我们继承发扬。

关于新冠的预防,《黄帝内经》对丁年失守三年化疫有一段专门论述:“勿大醉歌乐,其气复散,又勿饱食,勿食生物,欲令脾实,气无滞饱,无久坐,食无太酸,无食一切生物,宜甘宜淡。”强调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。药物方面,要三因制宜,而既称“木疫”,上要抗金,下要固土,大要以益气健脾养阴润燥为主。

声明:本文是根据《黄帝内经•素问》相关章节推测广义的任意六十甲子中的庚子年的五运六气,仅为分享《黄帝内经》中的相关学术观点和相关文献的归纳汇总,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为学习参考之用,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。
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
联系电话
4008835526
返回顶部